等待的心
转眼两年过去了,当年那些哭鼻子抹眼泪的小毛头转眼成了大班的孩子了,在这期间,他们每个人的成长、变化轨迹都清晰地烙印在我脑海里。这些孩子曾经给过我无数的快乐和开怀的笑声,当然,也给我制造过很多麻烦,他们每天琐琐碎碎的事情曾一度给我带来沉重的负担,但是,也正是这些负担、烦恼构成了我生活的五彩色调,成了我心中甜蜜的负担、快乐的烦恼,我在这纵横交错的繁琐中乐此不彼。
曾经对孩子语言熏陶方面引以为傲的我,面对半数以上孩子口齿含糊的情况一莫愁展,我也曾着急过,气馁过,但我知道这决不是办法,只能换一种方式来促进改变孩子的状况。大量的相关经验理论告诉我,要快乐地改变这一状况,归结起来几个字:安静等待。这似乎很简单,可是操作起来却难乎其难:要不显山不露水地付出无数个别引导,要营造宽松的说话环境,要创造机会给他们表现而又不能伤及他们的自尊和积极性,要老师能够沉下心来真的把眼光注视在孩子身上,能够真正用平常心来对待等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……正是这些,迫使我回想起孩子刚刚脱离父母怀抱蹒跚学步的状况:没有人把婴儿学步时的姿势拿来比较谁最标准、谁最漂亮,此时的父母目光温柔而又平静,不时地扶起跌倒的孩子鼓励他继续走,幸福而又快乐地等着孩子能够漂亮地独立行走。于是,我带着身边的这群孩子快乐地、也是歪歪扭扭地向前走,我是用等待的心去和孩子们共同走过每一个小小的沟坎、翻越每一座小小的山头,看着身边一群葵花般的笑脸,我的心也越加透明、纯净。今天这个孩子出乎我意料的冲到前面去了,明天那个孩子又意想不到地取得了成功,虽然那可能仅仅是终于能在大家面前完整的朗诵一首小儿歌、能较为清晰地回答朋友的一个问话而已,可是对于我来说都是莫大的惊喜。在我眼里,我的这些孩子就像雨后的春笋,在节节拔高;我每天都在惊喜中度过。
还有一年,他们就要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,我想,在这一年中,孩子们的快乐成长、快乐进步就成了我的头等任务,头等大事,虽然仍有更多、更加繁琐的事务等待着我,但是我仍然会用等待的心,和孩子们一起边走边唱,乐此不彼。